体视界·世运蓉光 世运会中国队继续领跑金牌榜;“空中F1”开赛看点十足
8月14日,冠军中国选手储守宏(中)、亚军美国选手沃森(左)和季军中国选手龙见国在攀岩男子速度个人赛颁奖仪式上合影。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8月15日,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继续进行。第8个比赛日结束,中国代表团再添4金,在金牌榜上以25金遥遥领先,德国队以15金继续排在第2,美国队以8金排在第8,韩国队以5金上升到第14位,日本队则以4金由第11位下滑到第15位。
8月14日,中国选手储守宏在攀岩男子速度个人赛金牌赛后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成都世运会攀岩速度赛14日晚产生了男女两个个人项目的冠军,中国队在包揽这两项冠军的同时,还夺得一枚男子速度个人项目的铜牌和女子速度个人项目的银牌、铜牌。两个项目的颁奖仪式上,共升起五面五星红旗。
8月14日,张泰艺在成都世运会台球八球混合金牌赛中。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成都世界运动会台球项目比赛14日正式收官,当日的比赛共产生4枚金牌,张泰艺、肖国栋分别为中国队夺得八球混合与男子斯诺克金牌。
8月14日,中国选手张振海在速度轮滑男子场地赛(200米追逐)决赛中准备出发。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2025年成都世运会速度轮滑场地赛14日在成都轮滑运动中心开赛。中国队选手张振海在男子场地赛(500米+D争先)中斩获铜牌,这是中国轮滑队首次在世运会该项目上夺牌,也是中国队在本届世运会轮滑项目收获的首枚奖牌。
14日,成都世运会女子垒球比赛迎来第二个比赛日。身处A组的中国队不敌中国台北队,遭遇两连败后提前无缘半决赛。美国队将在15日的最后一场小组赛中对阵中国队。
8月14日,中国腰旗橄榄球队球员高子旋(左)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成都世运会腰旗橄榄球比赛8月14日在成都七中东部学校田径场拉开战幕,中国队迎来该项目国际赛场首秀。首次登上国际赛场的中国女子腰旗橄榄球队,在小组赛首战与世界排名第四的奥地利队展开激烈对决,最终以45比47两分惜败。
14日的攀岩赛场,中国队收获5枚奖牌。对于首日取得“开门红”,中国队主教练钟齐鑫表示:“想象过这个结局,没想到真能实现。这就是速度攀岩的魅力。”对于5枚奖牌的分量,钟齐鑫表示“说重也重,说不重也不重”:“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世运会是这个奥运周期第一个综合性运动会,对年轻选手是个很好的历练平台。”
14日晚,在成都世运会男子斯诺克决赛,肖国栋战胜对手获得冠军。为了参加这次比赛,肖国栋放弃了参加沙特大师赛这样的重要排名赛,“可能我的排名会有一些影响,但参加这次世运会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国家荣誉于我而言是远高于个人荣誉的。能够在夺冠后身披五星红旗,唱国歌,就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标。”
国际大赛首秀便与世界排名第四的奥地利队打得难解难分最终两分惜败,中国女子腰旗橄榄球队的精彩表现给国际美式橄榄球联合会主席皮埃尔·特罗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比赛多支队伍为世界强队,堪称奥运会难度级别,中国队与世界排名第四的奥地利队激烈比拼,比分十分接近,展现了绝佳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相信这支队伍未来可期。”
当全球体育目光从巴黎奥运会转向成都世运会时,中国体育正在完成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2025年8月7日揭幕的成都世运会,以武术、龙舟等非奥项目为主,不仅填补了奥运会项目的空白领域,更通过“运动项目多元化”和“全民参与常态化”的双轮驱动,正在重塑中国体育的生态格局。
据统计,本届赛事多个项目的参赛规模创下世运会历史纪录。这种“非奥不边缘”的定位突破,直接激活了国内非奥项目协会的活力。
本届世运会项目中,台球、体育舞蹈、啦啦操、飞盘、拔河、定向越野等项目各具特色,既有较强的竞技性又有较高的观赏性,在生活中拥有广泛的参与人群,成为开展全民健身和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项目载体。另外,备受我国民众喜爱的龙舟、武术,首次进入正式比赛项目,对于充分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龙舟竞赛、武术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成都正在示范如何用非奥项目讲好体育故事。
站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节点,成都世运会犹如投进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已超出竞技范畴。它既为国际体育贡献了的中国方案,也为国内大众提供了更丰富的运动选择。
男女同场竞技、残疾人运动员与健全人运动员同场竞技、运动员很少动腿但脑子和手上却是忙得不可开交……这便是成都世运会上的“空中F1”——无人机竞速项目。
来到位于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外田径场的无人机竞速赛场,映入眼帘的就是搭建在草地上的赛道。如果从空中俯瞰,障碍点正好串联成一张大熊猫的脸,停机坪上还有太阳神鸟纹饰元素,这些设计无疑是融合了成都的地域特色。
今年这项运动第二次亮相世运会,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顶尖飞手齐聚成都,在融入大熊猫、竹林等四川元素的赛道上展开三日角逐,争夺唯一金牌。
通过先进的图像传输技术,选手们通过头戴式显示器第一视角“驾驶”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的无人机,在这条550米长的赛道飞行,穿越40-50个分散在赛道内的各类障碍物,如单层门、双层门、隧道门、异形门等。选手们每四个人一组同时出发,各自的无人机以红黄蓝绿四色灯光做出区分,需在3分钟内飞完3圈,用时最短者获胜。赛道还配置了LED灯光装置,以增强比赛效果和观赛体验,夜间视觉效果堪称震撼。
无人机竞速不仅是“速度游戏”,更是对运动员技术、心理、体能、策略的全方位考验。顶尖飞手需像F1车手一样精通机械调校,像电竞选手一样反应敏捷,同时具备极限运动员的抗压能力。这项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其对人机协同极限的不断挑战。
8月14日,中国选手李甜星(右)在无人机竞速资格赛第二轮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包括“飞向北京 飞向太空”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以及世界范围内参与规模最大的无人机竞速联赛,还有更专业的全国锦标赛和世界杯分站赛,基本能覆盖全年龄段。
参加无人机竞速比赛的中外选手普遍是青少年,比如中国队的三名选手中,何雨瞳和黄悦祺18岁左右,年纪最小的李甜星只有13岁,这与无人机竞速比赛的快节奏有关,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比赛方式也对年轻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中国无人机竞速国家队总教练李曦东介绍,队伍在江门、成都集训了35天,针对成都赛道高难度特点专项打磨。见证了这项运动从十年前参与者寥寥无几到如今蓬勃发展的他,认为反应与学习能力处于巅峰的青少年是该项目最佳代言人:“珠三角产业集群带动人才培养,如今西部也有了训练基地,世运会落地成都必将让更多人爱上它。”
原标题:《体视界·世运蓉光 世运会中国队继续领跑金牌榜;“空中F1”开赛看点十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