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毛球日|打羽毛球不想受伤?请避开4个误区
有人说它是解压神器,也有人说它是社交天花板,更有人说它是健身“性价比之王”,羽毛球这项运动到底有何独到之处?打羽毛球有什么制胜窍门?进行这项运动时存在的一些受伤风险又该如何规避?今天是世界羽毛球日,本文带你一次性搞清这些疑问。
根据运动医学研究,中等强度的双打每小时消耗约500大卡,单打更能达到600大卡,相当于慢跑8千米。这得益于它独特的运动模式——完美结合了有氧与无氧运动的优势:
短距离爆发式移动:一场单打比赛要跑6-10千米,双打比赛要跑4-6千米;
当你在球场上左右移动时,颈部、肩部、腰部肌肉都在动态调整,比健身房固定器械更能锻炼深层肌群。
新手最常踩的坑,就是把羽毛球当成“大力出奇迹”的运动。实际上,专业选手的每一次挥拍都暗藏玄机——
3、扣杀:起跳时重心要落在前脚掌,击球瞬间手臂、腰腹、腿部肌肉同时发力,才能打出时速超300千米的“暴力美学”。
看似复杂的步法其实遵循“三角形移动法则”——以身体为顶点,双脚与球形成等边三角形,这样能保证最快的启动速度。
记住这个口诀:“小步调整,大步移动,击球时双脚站稳”,就能避免新手常见的“脚下拌蒜”(特指在羽毛球运动中移动时脚步紊乱、重心不稳的现象)。
打羽毛球时,膝盖受伤多是因为“急停急转”时半月板受压,建议每次打球前做10分钟靠墙静蹲(大腿与地面平行),强化股四头肌,增强膝盖稳定性;佩戴护膝,落地时避免膝盖内扣。
肩膀受伤多是过度挥拍导致肩袖肌群劳损,打完球后用泡沫轴滚压肩部肌肉能有效缓解。
上场前,千万不要忽视“热身+拉伸”。羽毛球需要快速启动,不热身直接上场容易拉伤腘绳肌;
推荐一套“黄金热身组合”:高抬腿30秒+侧滑步20次+肩关节绕环15圈,赛后用“弓步压腿+蝴蝶式”拉伸大腿和内收肌。
新手最容易犯的致命错误是“救球过度”。看到球快落地就拼命扑救,结果经常摔倒受伤。
记住,羽毛球的规则是“球落地即失分”,没必要为了救一个不可能的球而受伤。专业选手也会主动放弃一些球,保存体力比盲目救球更重要。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